搜贴子 搜作者(贴子) 搜作者(回复)
福州家教网首页 | 
社区首页 > 家教论坛 > 浏览
楼主
学习指导的误区1-粗暴型
“望子成龙”是家长的共同心愿,据了解,家长在家中的主要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孩子学习指导的占90%以上。很多家长认为,在家庭生活中第一位是关心孩子学习。然而,有些家长在孩子学习上劲儿没少使,功夫没少下,可孩子的学习成绩仍不理想,这是什么原因呢?我想,影响孩子学习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,但家长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不太科学恐怕是一个重要原因。据调查,当前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上存在十大误区:

  1.粗暴型

  有些家长在指导孩子学习时方法简单粗暴,用棍棒来逼迫孩子学习,只要孩子学习不如意举手就打,抬腿就踢.他们信奉的是“棒打出学子”,“不打不成才”,其结果不但孩子没成才,反而更加厌学。孩子说,我没上学时不挨打,一上学总挨打,学习真讨厌,于是厌学、逃学、惧怕学习。难怪有的孩子希望科学家发明“抗打霜”。天津就曾发生过这样的事:几个孩子考试成绩没达到家长要求的指标,回家都得挨打,于是在一起商量对策,一个孩子说:“咱们到商店去买药吧!”另一个孩子问:“买什么药?”答日:“买挨打不痛的药”。孩子们很天真,看到大人头痛吃止痛片,心想先去买止痛片,吃进去再挨打就不知道痛了。说实在的,多数孩子挨打,首先想的并不是今后怎样努力学习,而是怎样逃过痛疼,于是乎考试作弊,偷改成绩册,抄袭作业等不良现象就出现了。

  有的家长说:“打真起作用,打一次好三天。”的确,对有的孩子来说,打能起点儿作用,但那只是暂时的。对多数孩子来说,打的负作用太大了。如果打就能把孩子学习成绩提高了,那我们就不用研究教育方法了,老师也不用备课了,一人发一根棍子,挨着个儿去打,全都考100分了,全都成才了,那多省事,打孩子谁不会?真有打出来的人才吗?如果打就能成才,我想中国的人才一定遍地皆是。严格要求是应该的,但“棍棒加皮带”就不正确了。体罚有可能促使孩子破罐破摔,打一次,麻木一次;体罚还会加深两代人的隔阂,造成父子之间感情的淡漠;严重的体罚会使孩子产生极端的想法。一个孩子经常挨打,他感到在家里实在没有温暖,于是出走到社会上去寻求温暖,临走时给家长写了一个留言:“再见了,我的家,我不想在这个家里待下去了,因为我在这里仿佛进了监狱。这里没有快乐,没有自由,骂声早已灌满我的双耳,打耳光也是家常便饭。无可奈何,我只有走……”被家长打上邪路的并不少见,据某工读学校统计,由于学习不好挨打的占70%;据某少管所统计,因学习不好等原因经常挨打后走上犯罪道路的占56.43%,可见打骂不但不是教育的好办法,甚至会导致孩子学坏,走上犯罪道路。事实告诉我们:没有打骂成才,只有教育成才。

  我们要摒弃“粗暴型”教育,要采用民主型、科学型的教育方。指导孩子学习急躁是不行的,“欲速则不达”,要耐心!耐心!耐心!

待续
作者:魏老师(922326)06-10-13 16:53回复此贴
回复内容:
百分·福州家教网 ©2003-2015